<!--go-->
倭国,京都飞鸟城外五十里。
一支六千人的军队,一路摧枯拉朽,居然快打到京城了,你敢信
李钦载不得不信,同时也万分庆幸。。。
说是运气也好,说是抓住了时机也好,误打误撞的,李钦载做出的决定恰巧迎合了天时地利。
白江口一战,倭国四万余人全军覆没,倭岛本土下关一战,又歼敌两万,两场大战几乎耗尽了倭国的可战之兵。
而六千唐军付出的伤亡,直至今日只有两千余,李钦载手中仍有四千骁勇之士。
两场大战,皆托三眼铳之威。
火器在这个本不该出现的时代登场,出场效果很闪亮。
每一次与敌遭遇,几乎都是碾压式的推进,敌人一触即溃,在火器面前毫无抵抗之力。
真的太脆弱了,一如前世辫子军靠着弓马骑射悲壮地冲向欧美列强的枪口,他们前赴后继地倒下,可终究没人冲破火器的阵列。
倭国对战唐军时也是如此。
他们其实也不缺慷慨赴死之士,当他们扬着刀,口中哇呀呀怪叫冲来,然后一声巨响,不甘地倒在枪口下。
李钦载这些日子已看过太多类似的画面,他已看得麻木了,但唐军仍然坚定地往前推进,没有任何怜悯。
是的,敌人也有值得尊敬的汉子,但再怎么尊敬,该杀还得杀。战争与怜悯,本就无法共容。
当唐军推进到京都飞鸟城外时,便意味着倭国全境已有一半落入唐军之手,灭国似乎并不遥远了。
可以想象此刻的飞鸟城内是怎样一片混乱的场面,可李钦载和程伯献商议后,却决定在飞鸟城外休整。
十多天的行军作战,唐军将士们已经很疲惫了,有的将士已累得迈不动腿。
粮草和水可以沿途劫掠补充,但体力却需要充足的休息才能恢复。
就算有三眼铳之威,李钦载也不敢贸然下令攻陷飞鸟城,倭国的国都内必然有不小的抵抗力量,这一战不可大意。
放出斥候后,选了一处靠水依山之地扎下营盘,搭起帐篷生火造饭。
多日的行军,细皮嫩肉的李钦载脸上也布满了风尘和疲惫,皮肤变黑了许多。
此刻的他拿着一根树枝,在沙地上粗略地画出倭国全境地图,旁边还列了一些数字,那是战死将士,粮草存余和军械折损等数字统计。
伤兵的呻吟,染血的横刀,处处散发着硝烟味的营帐,还有将士们围坐火堆旁烤肉时发出的豪迈笑声。
他们似乎并不在乎生死,活着的人都聚在一起盘算斩首多少级,能换多少永业田,官府会不会格外再赏点钱,活着回去说不定咬咬牙还能买头牛,以后种地方便了。
残酷的战场上,他们谈笑风生,字字句句都是对生活的美好愿景。
李钦载面带微笑,安静地听他们聊天,他突然发觉,唐军无敌于天下靠的并不是手中的刀剑,而是那股子慷慨而热烈的精气神。
忠君报国之类的口号太苍白太矫情,绝大部分将士没那么高的觉悟。